当前位置:首页>学生评语>2023年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(优质5篇)

2023年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(优质5篇)

时间:2023-09-26 17:31:49 作者:紫薇儿2023年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(优质5篇)

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,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。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,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。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?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,仅供参考,大家一起来看看吧。

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篇一

要着眼全诗,引导学生通过默读、朗读等多种方式初步感知诗意。一方面,理解字词和诗意。古诗语言精当确切,凝练含蓄,要让学生进入古诗,就要帮助学生先读懂诗局。如“碧水东流至此回”的“回”字,“独钓寒江雪”的“钓”字,“遥望洞庭山水翠”的“翠”字,这些都需要在教学中引用关键字词引导学生探讨,把它们的意思讲清楚了,学生在弄懂诗句意思的基础上,才有可能比较畅顺地疏通整首诗的意思。

另一方面,品词析句悟诗意:古诗用词非常精练。如《暮江吟》中“一道残阳铺水中”的“铺”字,作者为何不用“照”、“映”、“射”?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,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“点睛”之笔,引导学生进行推敲体会,领会作品的含义。

(二)寻求诗味

古诗中暗含深刻的诗味,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创诗境、探诗意的基础上去寻求诗味。第一,探求内蕴寻诗味。在很多诗中,作者并非有意讲一个道理。却在无形中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和哲理,如《题西林壁》、《游园不值》等,这些古诗,除了描写景物,叙述事件外,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,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学生从多侧面,多角度思考,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力。

第二,启发想象求诗味。丰富的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,在古诗教学中,不光从文字到形象的转化需要发挥想象,从形象的感受情感的体验同样需要有想象的参与,如《送孟浩然之广陵》中“孤帆远影碧空尽。唯见长江天际流”这两句,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一个“孤”字,因为这个“孤”字是作者实写在茫茫大江之上,友人的一只船显得孤单寂寞。

(三)创设诗境

俗语说:“熟读唐诗三百首,不会作诗也会吟”。反复吟诵品诗味,必须引导学生“披文入境”,让学生进入诗的意境,领悟诗的意境美。一方面动态演示创诗境。选入小学教材的好多古诗,大多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。在教学这些古诗时不防让学生自己来表演诗中的人物动作,使学生开开心心的演示和展现过程,体会诗中所描写的内容,增加对诗境的理解,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动态演示作用,让诗中的形、声、色、情、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,以利于学生进入诗境去感受美,提高古诗教学效果。

另一方面,诗画结合造意境。以画配诗,为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提供丰富鲜明的表象,如教古诗《锄禾》,可以让学生用手中的彩笔,去画炎炎的烈日,挥汗如雨锄禾的农民,餐桌上热气腾腾的米饭,有滋有味用餐的小朋友等,画完后,再让学生叙述自己所画的内容,这样,学生在动手、动口、动脑中不知不觉地感受道了古诗的意境美。

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篇二

古诗词是文学创作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,小学生学习古诗的目的是对我国的古汉语有浅显的认识,对于学生的个人文化修养来说,则是丰富语言、陶冶性情、提高审美能力的最佳选择。儿童时代,人有着一生中最好的记忆能力,此阶段的学习,如果能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强化,将会在潜移默化中内化为自身修养的一部分,并因此受益终生。熟读背诵古诗词,可以开阔视野,有利于培养儿童对文学艺术的兴趣,培养形象思维能力。国家教育部最新颁布的《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》,明确提出了对学生背诵优秀古诗文的具体要求。通过古诗词的学习,学生可以提高语文素养,培养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。古诗词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,古代教育学家孔子曾经说过:“不学诗,无以言。”诗言志,诗传情,古诗凝炼,魅力无穷。常吟古诗词,可以陶冶情操,丰富想象,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,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词学素养。应当说古诗词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,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;又如一枚磁石,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。

首先,重视资源整合,把握古诗词的基本点。一是把握同一主题的作品。在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材中,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、背景不同,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。在教学时可以改变传统的“逐首教学”模式,整合资源,凝聚主题,学生就能在把握基点中生情。例如,在教学边塞诗《出塞》、《从军行》时,我就以“悲”和“壮”为主题,采用“合d分d合”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。先整体入手:读《出塞》、《从军行》,找能反映边塞特点的词,奠定内容基础;继而分步教学:让学生从《出塞》的“人未还”中感受征人之“悲苦”,从《从军行》中的“终不还”中感受征人之“豪壮”;再整合质疑:在沙场上,征人们的“愁苦”、“悲凉”怎么不见了?通过整合朗读,体会征人们把“悲”埋在心里,把“壮”挥洒战场的豪迈气概,从而感悟边塞诗“悲壮”的特点和情感基调。二是整合同一题材的作品。以题材为桥梁,可以带领学生对比体会,加深理解。例如,我在引领学生学习《望湖楼醉书》后,出示另两首写西湖的古诗《饮湖上初晴雨后》、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》,提出自学要求:这两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,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?学生在比较中很容易就发现这三首诗的地点、时节、诗人的心情相同,但描写的西湖景色不同,描写手法多样。让学生比较阅读,调动了他们原有的知识经验,并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,建构自己的理解,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。三是拓展同一诗人的作品。拓展同一诗人的作品,不仅可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,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。比如,我指导学生学习王维的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后,补充学习了《鹿寨》、《送元二使安西》;学习杜甫的《绝句》,补充学习《春夜喜雨》、《江畔独步寻花》等。在此基础上,我还利用班队课、晨会课开展古诗综合实践活动dd“了解诗佛王维”、“探访诗圣杜甫”等,丰富学生的古诗词知识,激发他们不断积累的兴趣。

其次,重视朗读,让学生在朗读中领悟诗情。古人说:“读书百遍,其义自见”。读是教学的一个重点。通过朗读教学,可以逐步培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,也为学生今后训练口头表达能力打下良好基础。指导朗读应该注意做好两方面工作:一是读正确,念准确每个字的字音,把握好诗的正确节奏,把诗的节奏感读出来。古诗是非常讲究押韵的,节奏非常强,《春晓》的正确节奏是:春眠/不觉晓,处处/闻啼鸟。夜来/风雨声,花落/知多少。《绝句》的正确节奏是:两个黄鹂/鸣/翠柳,一行白露/上/青天。窗含/西岭/千秋雪,门泊/东吴/万里船。指导朗读时,就必须要学生按照诗的正确节奏读。二是强调有感情的朗读,指导学生把古诗词的思想感情读出来。由缓到急,由低到高,从“无情”到“有情”再到情感的喷发,把阅读推向高潮,从而领悟古诗词。在教古诗词时要注意做到“四读”:一是范读,老师有表情地先读一遍,引发兴趣。比如:我在读《小儿垂钓》一诗时,我读到“蓬头稚子”就边读边拉几下头发,“学垂纶”就有模有样地学钓鱼的情形。侧坐莓苔草映身,我也做一个夸张的坐的姿势。路人借问遥招手,我就摆摆手怕得鱼惊不应人,我就用声调的高低来区分。孩子一听,就乐了。迫不及待地想读,而且是有模有样地模仿老师。二是领读,引导学生读准字音,体会节奏。如《春晓》一、二、四句中的“晓”、“鸟”、“少”押韵,句内平仄交错,句间平仄相对,充分显示出语言的音韵美。在读中,可以通过停顿、韵脚感受古诗的美。三是讲读,老师逐句讲明诗句节奏、停顿、轻重缓急等,并让学生做出标记。四是指名学生读,检查学生领会程度,纠正不正确读法。从读的程度上可分为粗读和细读。粗读,就是认识古诗词中的字词,理清古诗的文字,对古诗有一个基本的了解。细读,则是通过读来感悟古诗词的意思,理解古诗词中字词的含义。

再次,重视背诵和吟唱,体会古诗词的音乐美。一是背诵古诗词。这是教学古诗词必须完成的一环。通过之前的朗读,对于这个环节完成就轻而易举了。背诵古诗词,都是要求在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之上完成的,死记硬背是没有效益的。小学生对古诗词的日积月累,对以后古诗词的学习起着很好的铺垫作用,为以后更深层次地学习古诗词有了很好的基础。当然,对古诗词的掌握也从中会受到一定的启发。由于古诗词押韵合辙,有容易易背诵的特点,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也有很好的推动作用。二是吟唱古诗词。对于古诗词的教学,并不要求学生深刻地理解诗文的意思,主要是积累古诗词,而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,通过运用唱歌的形式记忆古诗词、展现古诗词,学生就感到更有兴趣了。用唱的方式既合符古诗词本身的特性,也融合了课堂气氛。古诗词本身讲究押韵和节奏,音韵和谐,节奏鲜明,枯燥无味的古诗词加上快乐活泼的儿童乐曲,就显得与学生距离接近了,很容易让学生接受。在教学《咏柳》一课时,我就加进了《洋娃娃和小熊跳舞》的旋律,学生跟着已会的旋律歌唱,很快掌握了古诗,并且又唱又跳的,课堂气氛十分活跃。学生对这首古诗词增添了浓厚的兴趣。

总之,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,是我们的宝贵财富。优秀古诗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,是我们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宝藏。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只有重视古诗词的教学,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,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,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,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词,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,丰厚他们的人文素养。

[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方法]

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篇三

词本身就是古代的一种唱词,如在教学李白的《赠汪伦》时,我让同学们在初读这首诗后,请他们为这首诗谱曲,用现成的曲调也行。稍作准备后,学生们就一个接着一个地唱起来了。曲调真是五花八门,有流行歌曲《不要说走就走》,有小提琴曲《梁祝》,连黄梅戏的曲调也用上了。我还组织小评委进行评分,主要标准是看能否表现诗人的离愁别绪。

二、表演法

有的古诗词简洁地描写了人物之间的交往,教学这类古诗词时,可启发学生想象其中的情节并扮演角色,演出课本剧。如上《赠汪伦》时,我让学生扮演诗人和汪伦,让学生想象两人送别时的对话、动作、神态,然后进行表演,学生兴趣高涨,演起来惟妙惟肖。有的古诗可进行个体的手语表演,如在教学《鹅》时,我让学生伸出手臂做成鹅脖子,五指捏拢做成鹅头,然后弯曲手臂,手指斜指上方张合表示歌唱。学生通过自己的手语表演,很快理解了“曲项向天歌”,然后继续让学生表演“浮”“拨”,学生边演边背,很快就背熟了这首诗。

三、比较法

对于有相似点得古诗词,可以将两首诗词中所写的意境、感情进行对比教学,即使学生温故知新,记忆深刻,又能提高学生阅读、理解、欣赏的能力。如学习《泊船瓜洲》这样一首以“思念家乡”为主题的古诗词时,我不是将学生的思维局限在这一首诗里,而是以拓展学生思维为目的,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同类主题的古诗词。学生马上想到了李白的《静夜思》,王维的《杂诗》与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,想到了王勃的《思归》、李觏的《乡思》。

经过一番研读,学生从王维的《杂诗》中领会到,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远不止“寒梅着花未”,透过梅花,可以看出诗人对家乡的一草一木、亲朋好友、父母妻儿等地一切思念。从表达方式上看,《杂诗》是通过叙事来表达思乡之情,《静夜思》、《思归》、《乡思》则是通过写景来表达思乡之情。

李白的“床前明月光”衬托出了淡淡地恬静而安详的美景,而李觏的“已恨碧山相阴隔,碧山还被暮云遮”却道出了那种魂牵梦绕、牵肠挂肚的强烈的思乡之情。

就这样,通过一首诗词的学习,复习巩固了一组诗词,并将这一组诗词的意境理解得淋漓尽致。

四、品读法

古诗词具有独特的音韵美,通过朗读能显示这种音韵美,使之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,从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。教师应在学生理解字词句的基础上,从感情色彩、轻重音、语气顿挫等方面指导学生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,朗读时可辅以一定的动作或者音乐伴奏,通过抑扬顿挫地反复诵读,使学生读中悟、悟中读、品赏出诗的意境,诗的感情。

诗人臧克家在谈到儿童读诗时曾说:“孩子对其中某些诗,听了能懂,读了顺口,一定会感到有趣味,立即就能成诵的,如李白的《静夜思》……我觉得不懂也没关系,把绝句当歌唱,先把它成诵,首先被诗歌的音乐性所打动,由音渐渐到义。音,动听,也动心,一时不懂,早晚会懂的。”诗人的这番话,对我们不无启发。

五、绘画法

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,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,用画的形式来解释诗意,既能充分展示学生的绘画、理解能力、又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、创造力。我在教学《小池》时,引导学生边理解诗意边用简笔画画出涓涓细流和清澈见底的小池,小池里那含苞欲放的荷花上面有一两只蜻蜓在栖息……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。

六、体验法

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,因而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身体验来理解教学内容,不仅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,而且能扩大儿童的感性认识范围,提高课堂教学效率。在教《画》时,我先挂出课文的挂图,然后让学生从远处看,体验“远看山有色”;又来到挂图前聆听,体验“近听水无声”,并结合此时此景体验“春去花还在,人来鸟不惊”。一年级的小朋友通过这样的亲身体验,就很容易地理解了诗意。

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篇四

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之一,对于诵读的重要性,朱熹《训学斋规》中说的很明白:“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,不可误一字,不可少一字,不可倒一字,不可牵强暗记,只要多诵遍数,自然上口,久远不忘”。

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,其思维处于正在发展的阶段,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记忆力也最为活跃。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,应要求学生加强诵读、品读从而达到对古诗词的识记。教学中让学生在朗诵古诗词的同时注入自己的感情,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对加强理解,并真正了解古诗词的文化。

除此之外,我们还应注重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积累,而背诵往往就是学生对于古诗词积累的最好方法。小学阶段的古诗词,多数是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,头联、颈联、尾联应怎样读,需要教师给予很好的指导。我们所做的示范朗诵对学生理解诗词具有很大的帮助,重视朗诵是诗词教学的根本。

古诗词都有严格的韵律,读起来朗朗上口,行云流水,熟读不仅达到理解,还可以促进背诵。

二、多体教学创设意境

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,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。因此,它需要老师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,使古诗教学丰蕴起来。例如我在执教《小儿垂钓》一诗时,如果仅仅让学生停留在对诗意的理解,这样的教学显然是不到位的,所以我引导学生与作者展开心灵的对话,体会这首别有情趣的七绝。

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的那分纯真、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。前两句叙述、描写,从外形着笔,是实写。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。此诗没有绚丽的色彩,没有刻意的雕饰,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。

我在教学时不失时机地出示作者的有关资料,让学生搞清楚这首诗的写作背景,无疑于“推波助澜”,能带动学生的心灵的律动。这种清新闲逸的感情在教师的点拨下,学生是有所体会的。

在教学在教学李白的《望庐山瀑布》一诗中的“飞流直下三千尺”这一句时,我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,想象瀑布飞泻而下的画面,再引出“疑是银河落九天”的壮观,从而更好的理解诗句的意境。

三、走出教材群组学习

课改提出的新理念,“不能教教材,而要教材教”,即所谓要创造性地理解、使用教材,积极开展课程资源,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。这无异于告诉我们更不能就诗教诗,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、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。

尤其是小学高年段的学生,他们有了一定的积累后,完全可以跳出教材,进行组诗的教学。例如在学校群文阅读本专题研讨课中,本人针对六年级制作了一节复习的形式的群组诗教学,引导学生对已学的古诗进行题材分类的课例——咏物诗、送别诗、思乡诗、爱国诗。

然后整合对比学习,同中求异,在比较中引导学生发现各类故事的情趣。这样的整合对比学习,节省了教学中无效的环节,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次较深入的探究,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论文篇五

诗人都善于观察,他们把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人、一事、一物、一景等,用优美精练的语言刻画出来,如《鹅》《游园不值》《春晓》等诗。这些诗的教学可以通过直观启迪,从诗文入手,让学生对教材有感性认识,使学生体会到,原来周围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妙,只要多留心就能够观察到。

如,李白《送孟浩然之广陵》一诗的教学,只需引导学生从诗文入手,顺理而下,自然就会领会诗中意味:碧空万里,江水浩荡,江面一叶孤舟,扬帆东去。站在黄鹤楼上的送行人李白,目送这只小舟向天水相接的地方逝去,而他敬爱的孟浩然就在这舟上,他的心和眼都系在这片帆上,望呀,望呀,帆远去了;望呀,望呀,帆只剩影儿了,眼一迷糊,帆影不见了。可见,诗人瞩望之久,思念之切。于是,长叹一声“唯见长江天际流”。这感情多么真挚啊!

二、注重诵读,展开想象

在诵读时可以不拘泥于形式,既可朗朗出声地诵读,也可低唱慢吟地诵读,还可“不求甚解”地诵读,在读中整体感知,在读中有所感悟,在读中培养语感,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。多读,反复地读,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。通过多读,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,逐步积累,养成整体感悟的能力。

同时,我们知道古诗词语言精警含蓄、跳跃灵动、意趣无穷,常有“不著一字,尽得风流”之处。因此,教师需要独具匠心,发掘古诗词艺术上的空白,启发学生调动记忆,发挥想象去进行体验和艺术的再创(如诗画结合),将古诗词变抽象为具象,变平面为立体,变静止为灵动,从而感受其中有声有色、有情有理的丰富内涵。

三、有分寸地把握诗词背景介绍

学诗词仅靠朗读是不够的,还要注意结合诗词的时代背景或作者的经历遭遇。诗是诗人思想感情的真情流露,而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遭遇关系密切,可以说,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经历遭遇决定了诗人的思想感情。所以,在进行小学高年级诗歌教学时,要能让学生对诗词的创作背景有所了解,例如,诗中人物的活动,事件发生的时间、地点。

四、注重诗词的品评赏析

1、抓住“诗眼”,品析名句

古典诗词讲究锻字炼句,作者往往将复杂而深刻的情感凝于作品中的一字、一词或一句之中。古人云:“牵一发而动全身。”在诗词教学中,如果我们抓住解读诗词的关键所在——往往是诗词之“眼”,加以启发、点拨,那么就能促使学生沿着这个方向做更深、更广的思考、联想,从而快速地把握诗词大意,体会诗词营造的意境之美。

2、巧妙利用诗词中的意象鉴赏诗词

意象就是出现在作品中的主观感情的物象。意象在作品中以个体形式存在,多个个体连接起来的整体,便是我们常说的意境。阅读时应首先抓住意象即物象,品味物象特征及物象中所寄寓的感情,然后做整体理解,体会意境。

五、比较阅读,激活思维

有比较才有鉴别,利用比较阅读法设计古诗词课堂教学,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,活跃学生的思维,易于学生举一反三,学会思考,学会学习,可将学过的诗词与课内所学诗词做比较,也可将课内学习和课外自由阅读联系起来,让学生尝试用课内学到的审美方法去鉴赏新的作品。

相关范文推荐